杨荣孙

2017-1-17  潮望艺术网



主要艺术简历:

杨荣孙,男,1970年生于福建省浦城县。1992年毕业于武夷学院美术系。2002-2005年在厦门大学油画系进修。2009-201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主要课程班(油画)。2011--201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壁画学会联办、第三届壁画高级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主要代表作:

《大地肌肤系列》、《河边风景系列》、《盛荷系列》、《窑洞人家系列》、《老房系列》

重要参展:

2016年作品《乡音野律》,《盼巢归》,《老房--11》参加学派与传承《2016—中国写意油画学派首届优秀青年艺术家“凤凰奖”作品选展》
2016年作品《雨后老宅似铁铸》获“印象武夷”2015首届全国青年油画家武夷山写生季作品展获学术奖
2016年作品《桂花何年再飘香---2》入选”文脉传薪“2015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
2015年作品入选“西游漫记”展
2014年作品《里村大夫第》人选“丝路之情”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第12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2012年作品《老房--1》入选《中国—鄂尔多斯美术作品展》------蒙古国国立美术馆
2012年作品《我的躺椅》入选《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东省美术馆
2012年作品《村落》入选《福建省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荣获三等
2012年作品《惠女渔市》入选《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
2012年作品《老房—3》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1年作品《我的躺椅》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作品《我的躺椅》入选《福建省第六届青年美展》荣获二等奖
2011年作品《与艳阳共舞》等入选《福建•湖南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0年作品《窑洞人家--1》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作品《鄂尔多斯风景》等入选《鄂尔多斯风情油画展》
2010年作品《艳秋》等入选《海峡两岸•福建南北青年油画家作品展》
2010年作品《初冬》入选《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作品《舞秋》等入选 海西风骨《福建实力派青年画家作品展》
2008年作品《风景》入选《福建省第十二回东海浪(新人新作)展》
2007年作品《荷》入选《首届福建省教工美术展》
2000年作品《种子。奉献。精神》入选《全国中小幼美术教师书画精品展》荣获金奖
1994年作品《闭。关。门》入选《福建省第六届教师美术、书法展览》荣获三等奖

主要发表:

《中国油画》、《创造教育》、《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秋季艺术沙龙》。

『部份风景系列作品赏析』

一个想用心画好画的油画家

文/童焱

我认识荣孙是在他来厦大专升本的时候,想想也有7、8年的时间了。毕业后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个在闽北的浦城,一个在闽南的厦门,能不断地联系,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艺术是一个中介,而凝固剂应该是心性的相通。



《安定桥》-65x80cm



《安化老码头》240x60cm



《安化唐家观》60x80cm



《安静老街》系列60x60cm



《安闲》54x65cm



《被遗弃的家园--1》90x90cm



《草》70x90cm



《初冬》60x70cm



《春山若水》70x90cm



《村落》60x60cm

我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他们的毕业画展上。他的作品在那群学生中非常地跳,让我动心。那时,教他们的老师是张立平先生,他的画风不仅深深地打动了杨荣孙,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杨荣孙后来的发展。在校期间,荣孙发奋地向张立平教授学习,回去以后,也没有中断,继续磨练学来的技艺。他不时地到周边的乡村写生,消化学来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稍有积累,就给我发邮件,把作品发给我看,真诚地请我评价。熟能生巧,每次看,每次都会觉得他在进步:色彩表现更加熟练,画面气氛的营造也日益到位,画风也有自己的面目。几年来的接触,让我对他的了解也比刚开始的时候更加深入了。他是有一个非常爱画画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一年前,他决定到北京去进修,到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去接受再教育。去年寒假回来,很兴奋,发画过来,让我看。画风比以前大气了一些,表现也比以前朴实了不少,是北方风景气象的影响,还是新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了新的滋养,我不太清楚。通过电话,我粗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好奇。没想到他居然很快就坐车从浦城到了厦门,想跟我当面谈谈。对于艺术如此痴迷的人,我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的艺术界见得比较多。记得他来厦门的那几天,天气有些寒冷,天上还下着小雨。我们两个人在坐在茶馆里,倾心交谈,讲了大约两三个钟头。老实讲,来厦门工作那么久,我还从来没有在课堂之外,和一个人谈了那么久的艺术。看他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除了感动,还有万分的满足。



《村野》65x65



《大夫气象》140x80cm



《大游》系列



《岱后人家》70x80cm



《待潮》70x70cm



《冬临武夷》80x80cm



《冬日暖阳》180x90cm



《多彩陕北》--210x100cm



《芙蓉镇》60x60cm



《浮动》90x70cm

他的色彩感觉很好,人的感情又很真挚,所以,走色彩表现之路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从张立平老师那里,他学到了一种驾驭和表现色彩的方式,回去后,他通过练习又积累了一定的表现经验。但从总体上讲,他还是在模仿一种风格,熟悉一种路子。两年前。我邀请他参加由泉州青年美协主席林建平先生策划的一个写生活动,这次我算是亲眼看到了他在画画时的玩命精神。到了写生地,他就开始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短短七天时间里,他的作品应该是所有参加油画写生的画家中最多的。我看到了他的精神,也发现了他的问题:画得太快、太熟,对于一个画家来讲,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不错,它的色彩技巧的表达上是比以前熟练了,但也有了玩套路的痕迹。他偏爱装饰性的趣味,但表现起来,却显得有些生硬,颜色是摆上去的,不够自然。我跟他讲了这些,他似乎也感觉了一些问题。记得他在听完我的评论后,很真诚地问我:“童老师,你说怎样才算是用心画画呢?”
在这次看到的作品里,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心沉了下来,开始一笔一笔地去表现自己的内心的感受,画面的趣味也渐渐地弥漫开来,显得不像以前那样局促。学艺术的人,要想用心画画,首先得有心。艺术家的心,是颗充满感情的心,这方面荣孙不缺乏,一般搞艺术的人也都不缺乏。艺术家们比较容易缺乏的是一颗从容沉稳的心。得到这样心,必须靠各方面的修养,靠长期的努力和积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写意,突出的就是这颗从容大度的心。而现在荣孙画的写意油画,假如不继承这个传统,就很难真正达到理想的程度。看来,他到北京以后,修心修得不错,画面情感的表达也越来越从容、自然和大方了。



《古村》70x160cm



《桂花何年再飘香--1》65x160cm



《海之音--1》70x70cm



《洪山》65x80cm



《河边风景》系列90x90cm



《湖头--风水树》系列80x70cm



《徽韵—1》50x60cm



《会泽--山西会馆》系列70x60cm



《蕉语瑟瑟》180x90cm



《金秋》60x70cm

艺术创作需要有激情,但是也不能失去控制。艺术家的修养往往是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自我表现上。特别是在油画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对于文化修养的要求就会更高些。荣孙喜欢写生,我认为,多投入这样的创作活动,有助于画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图式的应用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与对象的交流对话问题,一个心性急躁或爱好炫技的艺术家,在这种创作活动中,往往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他们去写生,其实是去玩,是在玩一种看上去很浪漫的艺术家的生活。当年塞尚在普罗旺斯写生的时候,总是一个人搬一个画凳,只一个画架,面对一座山,画好长时间,画好多幅作品。他在干什么?他的这种写生方式对于我们中国油画家有什么启发?我想,对于现代画家来讲,有了感情,有了表现能力,还得有自己的艺术观念。我们不仅要带着情感去看风景,用纯熟的控制力去表现风景,还得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去重新认识自然。在这个方面,我们中国的油画家普遍都没有产生足够的关注。



《金秋枫溪》系列120x150cm



《静谧官田》系列70x90cm



《可爱小船--3》60x70cm



《苦楝清幽》70x90cm



《老房1》-60x120cm



《李花飘香》80x65cm



《李花自有飘香时》70x90cm



《裡村--大夫第》70x180cm



《立》65x80cm



《龙根-春》70x90cm



《绿音》70x90cm

我喜欢荣孙的画,也看好他的未来。基本的原因是他有天分,在表现上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却很真实。这样画家,加上好的人品,就容易在思想和技艺上一步步地走向理想的境界。前几天看他寄给我的文章,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画家,这是我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一面。有才华,肯用功,爱思考,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这次,他有一张画入选了全国小幅油画展,真是值得祝贺。他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册写点东西,我满口答应。对于这样人,我不鼎力相助,还干什么事?但愿他能喜欢我写的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
 
童焱2010-11-1



《满春》88x98cm



《㮈花香》140x90cm



《廿八都-文昌阁》80x70cm



《廿八都-雪》80x70cm



《盼巢归》90x90cm



《青龙岗》65x80cm



《青山明镜》M69-90x70cm



《情系腾云尖》70x70cm



《秋叶片片似春花 古村迷迷若硕果》100x120cm



《山的怀抱》170x85cm

荣孙和他的作品

王辉   2009 6

在我许多位这几年痴迷于油画的学生中间,杨荣孙的作品无疑是可以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的。虽然,如不同花卉各有千秋,但它们的档次却可分出甲乙丙丁。画品,是中国历代画家十分讲究并终身追求的艺术指标。如同挑选衣服,自感合身的却未必上得了台面;好比姑娘如何美貌需要比较。村姑少有气质高雅者,因为这须有不仅家族血统、更有生活环境和后天对文化学识的醸就和濡养。话虽扯远了,可就是这个理,画家作品要讲究品格,有“风格”而没有品格等于零。呆傻病人失神而固执地涂鸦,江湖艺人耍戏般红红绿绿地画字,画坛“大佬”唬人的“前卫”作品,很有风格吧?却很没有档次。曾到过大芬村看个究竟,立马逃了出来,那地方伤眼睛。



《陕北小调-1》32x74cm



《殇迹》90x180cm



《深山觅得黄玉来》65x80cm



《圣诞日》90x70cm



《守望》180x90cm



《树语》100x120cm



《睡卧溪边待春来》60x60cm



《桃绿竹清时》88x98cm


《五夫里盛荷》系列


《雾锁大王峰》60x80cm

荣孙画画的天分很好。几年前,开始跟我、也与身边的同学一道写生风景,当时就感到他有潜质。果然不出所料,五六年后,荣孙画艺迅速提高,画品也渐渐中正典雅。虽然他画史短暂,如此用心用功,当很有前景。


《武夷岩韵》160x480cm



《雾锁乡村》90x90cm



《下梅--鄒氏宗祠》80x70cm



《乡音野律》70x160cm



《歇》系列90x70cm



《新绿》系列70x70cm



《兴贤书院》70x80cm

『部份人物系列作品赏析』

.

《惠女鱼市》70x245cm



《山娃---再见!山外来客》200x140cm



《手机的故事》系列85x85cm



人物系列(一)150x120cm



人物系列(二)150x120cm

别看他嘻嘻呵呵的打诨插科,与大家一道画画他特别兴奋;别瞧他一杯接一杯的敬酒喝酒,这是他性格中透出的豪放;虽然有时也表现出农民样的精明,可他实际上是个书呆子。常见到他蹲在屋角树丛中画构图,这是他投入的状态。他的画明显的讲究构成,他已将眼中的真实场景放在脑后,以构想中的十分突出的物象作为画面主体,同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它的画面不落俗套,常常令人诧异而受到感动。同时,他的用色十分主观,他从自然对象中得到了他人无法破解的某种启悟和假想设定,独到的色彩和调子成为他表达每幅作品内涵的重要途径并成为作画的主要特点,颜色高级而新颖,笔触淳厚又凝重,画面收拾得概括而不拖沓,有如雕塑般的厚实拙朴,也似写意样的简约空灵。还值得称道的是,荣孙的作品比较齐整,少有画砸了的。


人物系列(三)150x120cm



人物系列(四)150x120cm



人物系列(五)150x120cm



人物系列(六)150x120cm



人物系列(七)120x100cm



人物系列(八)80x100cm



人物系列(九)80x100cm



人物系列(十)80x100cm



人物系列(十一)80x100cm



人物系列(十二)60x140cm



人物系列(十三)60x60cm



人物系列(十四)100x130cm

荣孙的画以风景为主,画的都是乡村景致,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闽北山区风景奇妮,田园牧歌般的风景随处可见可画。浦城是他的家乡,建县已有两千年,人文历史十分渊厚,民风依旧淳朴悠然。 
画画已成为荣孙重要的生活内容。

文/王辉  2009 6 

阅读(4540)